二零二零年,當新型冠狀病毒已從中國擴散至全球的時候,英國政府決定暫停白金漢宮(Buckingham Palace)、聖占士宮(St James Palace)以及溫莎城堡(Windsor Castle)的衛兵換崗儀式。頭戴熊皮帽的御林軍士兵,在闊別已久近兩年的時間,重新在公眾及遊客的注視下重視執勤。不少人認為君主制度象徵著古老的傳統,在進步派當政的時代理應廢除。但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就象徵了現代民主憲政,結合了保守主義的優良傳統。以傳統軍服穿著執行國家職務,並保護神聖的現代君主,這對於御林軍每一個士兵都是榮譽,而非負擔。
世界各地不同國家都擁有衛兵換崗儀式,這通常是象徵性的。台灣中正紀念堂、慈湖陵寢就有中華民國三軍儀隊,衛戍著中華民國的革命先烈;俄羅斯莫斯科的無名烈士墓(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),刻著:「你的名字無人知曉,你的功績永遠長存。」(Your Name is Unknown, Your Dead is Immortal)在蘇聯年代保衛著列寧墓的克里姆林兵團(Kremlin Regiment)儀仗兵改至此處保衛蘇德戰爭時期貢獻自己生命以保衛國家的士兵;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(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),被稱為「老衛兵」(The Old Guard)的美國第三步兵團(3rd United States Infantry Regiment)在一九四八年後就一直擔任守衛軍人墓地的責任;作為重視傳統及榮譽的老牌帝國,英國的御林軍作為君主的私人部隊,亦需要肩負起保衛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(Her Majesty the Queen Elizabeth the Second)的警衛工作。
御林軍衛兵守衛君主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英國內戰時期(The English Civil War)。當時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(Charles II, King of England)因為被護國公克倫威爾(Oliver Cromwell)的國會軍驅逐出境,並在歐洲大陸流亡了近九年。於一六五六年,有貴族組織了私人部隊以保護流亡在外的國王。英國復辟王國以後,換崗儀式一直都在白廳宮(Whitehall Palace)以及聖占士宮進行,因為那裡是君主在倫敦的宮殿以及法院所在地。但是自維多利亞女皇(Queen Victoria)於一八三七搬到白金漢宮後,換崗儀式就改在此進行,部份在白廳宮及聖占士宮的衛兵則繼續履行他們的職務。
衛兵需要衛戍的地方是白金漢宮、聖占士宮以及溫莎城堡,這些君主經常會出現的地方。此處以白金漢宮為例,因為此處為英女皇辦公以及常住的宮殿。換崗儀式由五大衛隊輪流負責,亦即擲彈兵衛隊、高士廉衛隊、蘇格蘭衛隊、威爾斯衛隊以及愛爾蘭衛隊。換崗儀式通常在早上十一時進行,於夏季時每日進行,於冬季時則隔日進行。每一次換崗儀式,由軍樂隊在前面演奏,並為衛隊引路,而衛兵人數則是因應君主是否在此地而決定。每一次的換崗儀式,衛兵都會從近衛騎兵團部出發,那裡是每年軍旗敬禮檢閱式舉行的地點,為君主慶祝官方生日。衛兵則從沿著聖占士公園旁的林蔭大道(The Mall),向著白金漢宮進發。
這些衛兵以雄糾糾的英姿,以齊整有力的簡潔步伐,伴隨著軍樂戰曲的起奏,在保衛君主和民主的道路之中逆風前進。民主制和君主制從來都不是對立的,但是民主制與獨裁暴政就是。在英國不成文憲法的憲政傳統底下,如果君主的地位代表著國民的利益及象徵,那麼英勇的御林軍衛兵肩負起保衛君主的職責,就是帝國榮光的守將。
Comments